咨询中心banner
Latest News 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 最新动态

2023年9月17日上午,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分论坛“老年科学:健康老龄化的营养路径”在中国成都组织召开。分论坛由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主办,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何梅研究员担任分论坛主席。论坛几个专题,分别由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何梅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陈国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孙建琴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全军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张坚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黄承钰教授、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梁惠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李鸣副教授、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室主任曾平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宋鹏坤研究员主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副主任首先发表致辞,对参会人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随后作了开场报告——《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及应用》。报告分享了全球老龄化现状,聚焦高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介绍了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研究HABCS项目,并介绍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高龄老人收缩压(SBP)与全因死亡风险呈U型关联,LDL-C、TG边缘升高、BMI及腰围与死亡风险的关联,膳食营养等可修饰的环境因素是影响高龄老人健康的关键。研究成果被用于高龄老年人血压水平、体重指数适宜范围指南修订,并为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张坚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老年营养状况及营养改善行动》的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逐年升高等健康问题及维生素A、维生素D、矿物质缺乏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介绍我国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老年人营养不良筛查等卫生标准制定工作。

复旦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顾正龙教授分享了《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报告指出,线粒体DNA突变对线粒体疾病、某些儿童疾病、年龄相关性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关于线粒体突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徐仁应教授在《老年人群体重指数与慢病和死亡的研究进展》报告中汇总了多项老年人群BMI长期变化的研究结果,阐明了“BMI悖论”在一般老年人群和住院老年人群中的证据,提出65-75岁的老年社区人群BMI判定标准应与成人标准相似的观点。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莲教授在《不同来源蛋白质与肌肉衰减》报告中详细论述了老年人肌肉衰减的现状,阐述了老年人更高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指出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与慢性病的关联,以及支链氨基酸中亮氨酸对肌肉合成的益处,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老年人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并采用优质的植物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以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李敏研究员带来了《老年人膳食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进展》的报告,分别介绍了使用指标氨基酸氧化法IAAO、氮平衡法、代谢研究、流行病学方法计算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推荐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在0.8-1.5kg/kg.bw/d之间。

北京协和医院的尤欣教授在《蛋白质营养与老年免疫力的临床研究》报告中介绍了老年人免疫力降低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支链氨基酸和脾氨肽可有效提高老年人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求真教授在《维生素 A、D对老年结核感染影响的研究》报告中详细论述了老年人面临着严重的糖尿病和结核病双重负担,在两者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治疗预后更差,补充维生素A、D可以改善糖脂代谢,提升治疗效果。

最后,三位青年报告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召锋副教授、洛阳市中心医院田俊梅主治医师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偲博士后分别做了《生命早期营养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研究》、《口服营养补充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甜菜碱改善线粒体呼吸延缓肌肉衰减的机制研究》的分享。

本次老年营养分会论坛,是第六届老年营养分会换届以来组织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大会。受邀的十余名报告人既有老年营养与健康领域的知名专家,又有开展老年营养研究的年轻学者,台下的观众也座无虚席,会场气氛热烈。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既是对“营养与健康老龄化”系列学术盛会的传承,也为探索健康老龄化过程中的营养改善新路径打开了局面。

会场全貌.png

上一篇: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图示解析  下一篇:2021全民营养周-老年营养分会的暖心行动

营养科学信息资源库

营养科学
信息资源库

中国营养界官微

中国营养界
官微

中国好营养科普官微

中国好营养
科普官微

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服务号

注册营养师
服务号

Baidu
map